全家食育小學堂
2022.02.02

【綠繪本培訓】SDG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系列課程

作者 /
能源系列課程
能源系列課程

11/23 魏揚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淨零碳排與能源轉型的永續挑戰

政府於2021年宣示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同年底也舉行核四重啟、藻礁和天然氣接收站的公投,能源轉型不再只是政府的事,而是和所有人民每天日常有密切關係;氣候變遷議題談了這麼多年,到底現在國際上討論的進展到哪裡?台灣可以做什麼來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作為一個小海島國家,我們該如何做才能往永續的路上前進?

為了給培訓學員有完整的氣候與能源相關背景知識,魏揚從不同方面切入這次的課程,他首先和大家分享台灣為甚麼需要能源轉型,轉型的方向為何,他在當中提到天然氣因為升降載快速,碳排放也比燃煤低得多,因此在轉型的過渡期中扮演重要的戰略角色,但因同為化石燃料,完成階段性任務後仍需思考退場方式。其餘像是行政治理、產業低碳結構、確實反映汙染成本、增加綠色運輸、推動住商節能等目標,都是永續轉型的要思考的整體策略。

魏揚也解釋,世界各國為了減少排碳量,開始出現碳定價、碳關稅等新制度出現,代表排碳量最大的產業部門也需要開始思考在碳排成本日益高漲的未來,該如何讓產業發展越來越「綠」。

關於許多人認為核能發電排碳量低,是減少碳排的解方,同時因應年底12/18公投,魏揚也再次說明核電事後的汙染高,世界各國都難以處理,造成的影響恐比溫室氣體還大,且高科技電子產業鏈需要的是綠電,核電並非綠電,加上全球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已在2019年超過核電,因此核能不適合再發展,要在能源做到盡量永續,應該建立分散式能源的電力系統、提升電網韌性、盤點大型電廠的備援系統,加強彈性調度能力,避免單一事件癱瘓整個系統,同時搭配充足的儲能系統,如此才能往能源永續的目標邁進。

11/30葉怡欣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 我們可以做甚麼-青年的氣候保衛行動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是由台灣關心氣候議題的一群青年所成立,他們用各種國際參與和在地行動回應全球正發生的氣候問題,此場次邀請行銷部部長怡欣來分享台灣青年如何用行動喚醒更多人對氣候議題的認識。

怡欣提到,自2009年開始,聯盟會派成員參與每年的COP大會,COP是聯合國下組織擬定決策的最高層級會議,目的在檢視各國對簽署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後,對氣候問題承諾的履行情況。她分享聯盟如何參與COP,包括在場內追蹤各國談判、參與場邊活動和其他國家的青年組織代表交流台灣的氣候行動,以及將現場所得資訊撰寫成文章和國人分享

回到國內,聯盟在去年和其他同團體發起青年抗暖大遊行,呼籲政府提出積極的

氣候改革政策外,也提出六大訴求:淨零碳排、氣候治理、綠色轉型、氣候教育、公民參與、氣候科學,希望政府將這些訴求納入氣候政策中,同時應該顧及到各領域的脆弱族群,落實氣候的公正轉型。

為了培養更多對氣候有更多意識的年輕人,他們也籌辦青年氣候培力營,進行氣候模擬談判。另外也針對能源、運輸、住宅、農業與生物多樣性這4個領域,花了一年的時間進行訪談、青年諮詢盤點、彙整結果後提出了台灣青年氣候宣言,顯現台灣青年對氣候問題的焦慮與重視,同時也進入校園針對教師和學生做氣候培力。

透過怡欣的分享,讓學員了解到青年在面對未來問題所做出的回應與準備,且這樣的行動不只在個人身上,他們將影響力擴及到社會及國際上,呼籲更多人一起關注氣候問題。回到學員身上,是否也想到平常生活中,我們還可以跟這些青年一起進行甚麼行動?或許下次一起參加氣候遊行是個不錯的選擇!

12/7吳心萍 有電一起發-干豆好電廠的公民精神

人民在過去沒有參與發電的機會,因此公民電廠對大多數民眾來說,還是陌生的概念。但當國家需要進行能源轉型,和公民生活的接觸就變得相對較多了,就必須把厲害關係人都納入群體一起討論,因為集體共識而蓋成的電廠,爭議會是最少的。

光電侵農、農地種電的事件耳有所聞,但這並非公民電廠的本意,心萍主任提到,日本農地的電廠是可以依照作物對陽光的需求而調整設計的,用意是讓農民及能源雙贏,並非台灣租地種電破壞農田景觀的亂象。甚至是當鄰近居住區停電時,電廠能免費供給電力,避免停電造成的意外,這樣的功能也回應到台灣部落常在颱風來襲時斷電數十天,若有公民電廠的儲能系統救援,就有更多存活的機會。

心萍舉例,在台灣有幾種方式可以參與公民電廠:合作社、集資平台、在社區自己發動。合作社和社區形式都需要透過大家的討論凝聚共識,包括目的是否明確?由誰出資與收益歸誰?以在地人為主導,發電形式可以因地制宜,才能回到在地根本的需求。心萍分享了台北市第一個建在公有屋頂上的公民電廠-位在關渡國中屋頂的干豆好公民電廠,從和市府討論標案、召集市民當廠長、部分回饋金回到國中進行能源教育,中間的歷程證明了市府可以和公民共享公共場域、在地居民對在地建設是關注且在乎地、學校在能源教育扮演了重要的供給者角色。

網路上有許多對太陽能板的誤解,心萍主任用手拆太陽能板的活動回應流言,太陽能板拆解後只剩強化玻璃、鋁框以及矽晶,也回答了輻射和碳排相關的疑問。太陽能板過去因為技術尚成熟發展是稍貴,但近年試場活絡發展,電廠規模的太陽能成本已經下降了89%,投入的成本大約在10年左右會回收,也有合作社的社員當作是繳交學費,認為利用1.2萬當作20年的學費,理解電廠的運作也很值得。

最後,心萍主任請學員討論理想中的公民電廠,其中一組希望蓋在露營區的屋頂,收益用作營區的食農、生態及能源教育基金,另一部分作為長照失智者家庭支持系統,用在喘息生態旅遊。若未來這樣的期待有機會被實踐,那即代表台灣的能源轉型已日趨成熟,公民也對公共事務的參與更有意識與決心了。

12/14黃昭儀-【馭風逐夢的男孩】繪本展演及教案教學

終於來到SDG7系列的重頭戲-繪本及教案的教學了,歷經前面三堂課的能源氣候背景知識補充,學員對能源的發展也有更清楚的了解。綠繪本推廣活動通常由繪本演奏和環教知識/活動組成,此堂課由昭儀老師教給學員一整套完整的教案。

進行完一次完整的教學活動後,昭儀和大家分享,在構思一個新的教案內容和課程時間的規劃路徑,包含繪本唸完後該如何引導進我們想要表達的環境知識,如何才能吸引孩子的目光、可以用甚麼手法讓孩子投入在設計的活動當中。昭儀說,在進入國小試教後,對於遊戲的規則說明有稍微調整成讓孩子比較好理解的說法,一切都要以孩子為中心去發想內容,四年級以上的孩子對再生能源有比較多的認識,那麼如果課程對象是三年級孩子,教案內容的比例就可以相互調整。